走出自己的路,成為炙手可熱的國際化人才

Photo Credit: Freepik

Hello, Hallo, Hej Hej, Shalom, Marhaban, Bonjour! 過去幾年,我輾轉在幾個國家進修與工作,親身感受了以色列的地中海沙灘與沙漠、瑞典的雪地與極光、荷蘭的自行車與大麻味、盧森堡的古堡與山林…,上班的辦公室內總是各國語言夾雜,這是我八年前參加YEF計畫以前難以想像的生活。

記得當年被選為代表時,業師說:「YEF 並不會讓你隔天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但這個經歷會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會在你今後的人生裡發芽茁壯。」當年參訪時,我踏上美國的土地,看到創新環境與自由開放的風氣、聽到創辦人們分享創業歷程與科技趨勢,受到很大的震撼,也成為我日後決心往海外發展職涯的契機。

海外留學的抉擇

當初選擇留學國家時,我在歐洲雙碩士學位與美國碩士間選擇,我知道台灣人的主流選擇是美國,但歐洲提供了獎學金到四個國家、兩所大學學習,人生中能有多少這樣難得的機會深入多個國家學習與生活?在考慮了預算、優先順序、人生目標之後,我更傾向在二十幾歲的階段在不同國家間學習與開拓眼界。這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這個機會讓我在兩年內見識了不同國家的學術風氣與文化,光是一個班上就有超過40個國籍,加上專題導向的課程,讓我一年內就得以跟來自將近二十個國家的同學有合作機會,並累積多個專題作品。

多國溝通的挑戰

適應多國的腔調是第一個挑戰,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獨有的發音方式,我花了三個月才聽懂匈牙利同學的英文,土耳其腔也費了我不少功夫,相較之下,日韓腔跟印度腔還比較友善可親。當多國的同學們用各自的腔調快速發表意見時,簡直就是一場世紀交響樂。有一次教授問大家合作時的挑戰是什麼,有人坦白說因為腔調各異的關係,討論時只能大概聽懂七成,隨後班上大多數同學都舉手表示有同樣困擾。在那之後,同學們開始有意識的放慢速度講話,溝通才變得更順暢。不僅是在學校,我在亞馬遜歐洲總部工作時,員工訓練的主持人也問了同樣的問題,許多員工都反映遇過聽不懂同事腔調的情況。溝通是雙向的,讓別人理解你在說什麼最為重要,如果這點沒達到,說的再快再流利都沒用。不疾不徐、清晰的溝通,話尾做總結,結束後寫meeting minutes確保大家認知一致,都對國際環境中的溝通合作很有助益。

刻板印象的顛覆

生活中處處有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來自我們接觸的媒體與社群,有一天你會發現以色列沒有媒體雜誌渲染的那麼有創業家精神、德國人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固執謹慎、荷蘭人沒有部落客宣傳的那麼友善開放、猶太人沒有比較聰明、而看似保守的中東阿拉伯年輕女性會在長袍下穿性感牛仔褲…各個國家文化的確有其特色,但並沒有那麼模板。乍聽之下很廢話,但能做到的人卻很少。刻板印象雖能促使我們快速掌握眼前的未知人事物,但同時侷限了我們對世界的想像。時時提醒自己,當你認識一個新的人,無論是哪個國籍、性別、種族、宗教,他們都跟你我一樣,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請用開放的態度去認識對方,這也是你在國際環境中對待他人應有的尊重。

職場文化的洗禮

體驗各國的職場文化也是一種獨特的學習經驗。我在瑞典看到性別與親職友善環境,例如獨特的「拿鐵爸爸」,瑞典父親有三個月的強制育嬰假,這三個月母親不得請假,因此可以看到爸爸們帶著寶寶到咖啡廳的景象;在以色列看到完善的創業輔助政策與新創鼓勵環境,政府的強力支持讓人民創業有較少後顧之憂;在人口少、外籍勞工多的盧森堡看到國際化的企業環境,連從美國總部調過來的同事們都表示沒看過這麼多元與國際化的環境,這點可以從路上有半數是外國人來略窺一二。

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得到一樣東西,即便怕得要死,你總要嘗試一次、再嘗試一次。

最後分享一個出國前的經驗。後來認識我的人應該很難想像,其實我原先是個對於英文非常沒自信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罩門,那英文演說就是我大學時的大罩門。每當用英文跟外國人互動,我就緊張到腸胃絞痛。那年 YEF代表要在 MIT 分享創業提案,我自願當了其中一位分享人,當我還在練習階段,就緊張到經痛痛暈在系館走廊地上,直到被打掃阿姨發現,趕緊叫人背我去醫務室。當時的我就是那麼恐懼,但同時我又那麼渴望克服它,畢竟如果連英文演講都辦不到,幾乎是別想往海外發展了。

比失敗更可怕的是從未嘗試,因為只有從未嘗試的成功率才是零。因此,我在騎車和走路時練習用英文自言自語,也花了無數個小時跟著外國影片重述英文句子,來消除自己來自鄉下的台灣腔英文。後來我在 MIT 順利完成了英文分享,不敢說表現特好,卻是人生中的一大突破。在那之後,為了徹底克服自己的恐懼,我積極爭取有補助的海外計畫,例如到日本東大的商業年會、參加史丹佛的駭客松列車、到以色列的腦波遊戲公司實習等,逼自己進入外文環境。最初,我依然覺得很可怕,經痛跟腸躁症反覆發作,但漸漸地,經過不斷的反覆嘗試,說英文竟然不再令人畏懼,也結交了越來越多外國朋友,英文表達變得自在,而英文溝通能力奠定了我日後留學、國外參賽得獎、與加入國際企業總部的基礎。

結尾

蝴蝶效應,常被電影小說用來描述當你回到過去做了某個微小變動,會極大地改變現在的一切。換言之,你現在起嘗試的每一點點行動,都有機會為你的未來造成不可思議的改變。所以,請相信自己的無限可能,不論你在人生的哪個階段,現在距離目標多麼遙遠,請保持你的信念去採取行動、迎面挑戰,勇敢踏出去。

【作者介紹】

黃郁雯,交大電機系與清大服科所畢業,2013 Epoch School — YEF 未來創業人學員。21 歲拿到第一個專利,曾在瑞典、以色列、荷蘭、盧森堡等國留學與工作,在瑞典、荷蘭、台灣、英國、德國的科技與創業競賽得獎,現任職於亞馬遜歐洲總部。


走出自己的路,成為炙手可熱的國際化人才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